徐泰屏:扯藕带
来源:jiwei2015 时间:2017-08-21 11-37
像山林中的一树树野果一样,藕带是大自然馈赠给水乡人的一种水中特产。在白菜萝卜被斫尽拔光、辣椒茄子还没有开花结果的春夏之交时节,把一根根生长在泥淖深处的藕带挖扯出来,然后或炒或煮地烹调成一盘盘家常的下饭之菜,是逐水而居一族的一种独有与享受。 藕带是新生出的一根根“藤蔓”,粗如小指,细若铅笔,在湖岸的泥淖中横生直长,分蘖繁衍。说起扯藕带,不禁想起宋人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想起自己年少时在西凉湖岸一手斜拎着小荷的尖尖之角,一手斜插进泥淖之中,仰头侧身在小荷根部挖扯出一根根亦长亦短的藕带时的情景。 把一根根藕带挖扯出来,表面看来是一件唾手可得的容易之事,其实不然。亦如人世间许多“事非经过不知难”的事情一样,扯藕带也有许多门道和讲究,需要选择好挖扯的地段,判定好挖扯的对象,以及把握好挖扯的方式。离岸太近,泥土板结难抠;离岸太远,水深没顶多险。扯藕带最理想的地段是在水深齐腰、湖岸泥土长年被水浸泡的“稀泥”之处。因为齐腰的水深非常适合人侧身凫水挖扯,而在“稀泥”中挖扯藕带要比在近岸的板土中顺手和省力许多。在选定好挖扯的地段之后,还要根据小荷尖尖之角的肥瘦和包卷的松紧进行取舍,只有选定那些肥硕而包卷紧密的尖角小荷作为挖扯对象,才能确保每一根挖扯出的藕带既粗又嫩。 扯藕带更不是把手简单地插到小荷的根部就一蹴而就的事情。对每一根藕带的挖扯,都是一次对自己判断能力、处事能力的考验和对心性品格的砥砺。在齐腰深的湖水里挖扯藕带,首先要抱有一种淡定、从容和沉着的心态,用左手斜拎着小荷的尖尖之角,用右手循着小荷的茎干直插其根部,接着对长在小荷根蔸处的藕带进行前后判定,以分辨哪一根老,哪一根新。在摸准确定了挖扯的新藕带后,再将其齐根掐断,最后将掐断的藕带紧抓在手中,轻轻用力将其挖扯出泥淖之中。挖扯藕带的过程看似冗长繁琐,实则紧凑严密,如果乱抓胡扯或是用力过猛,不仅扯不到希望挖出的藕带,同时也使一次劳心劳力的付出变得毫无意义。 藕带有老嫩之别,也有优劣之分。老的藕带头部呈现出古代干戟的模样,嚼在口中似筋如棉,粗糙难咽;嫩的藕带头尖若笋,咬到嘴里脆爽甘醇,口口生津。一根根如玉一般的藕带既可爆炒成碟,又可与河鲫一起炖煮成养人的乳白之汤。藕带作为一种水中特产,最美味之处是其尖尖的笋头,那叶芽与根茎浑然一体的清香和玉润,让人在食过品过之后,有一种绵长的回味长留在心灵深处。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在故乡西凉湖上挖扯藕带的旧事,就像再也无法回去的从前一样,让人在喧嚣的街头和寻常的巷陌,一次次把一些似曾相识的自然风物,楚楚地看成一种沉甸甸的伤感。特别是在每年的春夏时节,每每看到卖藕带的小贩沿街叫卖着一把把浑身沾满水锈且又短又老的藕带时,我知道那些从湘莲田里挖扯出的藕带,不仅失去了自己曾经鲜艳的面容,而且让人再也吃不出当年那种本真的滋味……(徐泰屏) |
Copyright @ 2014-2016 鄂ICP备16019637号 |
版权所有:中共赤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赤壁市监察委员会 |
电话:0715-5355010 邮编:437300 |
技术支持:咸宁新闻网 你是今日第位访问者 |